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东方名家名剧月”第七年“菜单”昨日亮出——3月14日至4月27日之间,将有共计12台15场的戏曲演出陆续登上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除京剧、越剧、昆剧、沪剧这些“名家名剧月”的常客外,还有两个剧(曲)种将首次加盟——苏州评弹以及鲜为人知的新昌调腔。这两场演出都将突破以往大剧场看戏的惯例,把传统作品引进时尚感十足、只有333个座位的演奏厅。此外,演出形式上也尝试突破,有了京剧加评书的创意,可以说演出季将完全升级观众对于传统戏曲的审美体验。
移步:到演奏厅聆听古韵
自2008年“名家名剧月”推出以来,大部分的演出是在东艺1015座的歌剧厅上演,但2012年,余派老生王珮瑜的京剧清音会在只有333座的东艺演奏厅的成功举办,让东艺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原本只适用于室内乐演出,但音响效果和观演效果都极为理想的演奏厅与传统戏曲完美结合。于是,去年“名家名剧月”,来自台湾的南音艺术家王心心的《琵琶行》以及“兰韵正浓”昆剧国宝艺术家的清唱会都放在了演奏厅。火爆的票房,安静、“文艺”的氛围,带来极佳的演出效果,验证了这一想法的可行性。
因此,今年“名家名剧月”也特地为演奏厅度身定做了两场演出——文化评弹和新昌调腔,这也是这两个剧(曲)种的首次加盟。3月23日首先登场的是“相思·水遥——徐惠新、周红文化评弹鉴赏会”,和传统的评弹演出不同,将更多地把评弹作为一种文化的形式来解读,并辅以传统的花道和香道,为观众带来独特的体验。4月12日,鲜为人知的新昌调腔也将“赴约”,新昌调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声腔之一,为明代“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别称或唯一遗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此次演出,以传统古戏为主,有《牡丹亭·入梦》、《北西厢·请生》、《汉宫秋·饯别》等,而演奏厅一流的声场效果将原汁原味地呈现这一独特的古韵。
换形:京剧、评书戏《三国》
除了转换剧场以改变观众对传统戏曲的审美体验,演出形式本身今年也有大突破——闭幕式《戏说三国》将是一次京剧加评书的“视听盛宴”。“三国”是京剧舞台上最脍炙人口的题材,演三国的完整大戏超过一百出,以折子戏来算的话接近两百出,《三国演义》中几乎所有的故事章节,都曾被搬上京剧的舞台。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接触“三国”的故事是从听评书开始。北京评书中说三国,连阔如的连派“坐谈三国”,有“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的风光景象。此次闭幕式别出心裁,将京剧与评书融于一个舞台之上,以“书中有戏、戏中有书”的形式,将《三国》各个精彩段落,分两晚呈现,戏码包括一些特地恢复,久久不在舞台上出现的《神亭岭》、《青梅煮酒论英雄》、《八门金锁阵》、《黄鹤楼》、《造白袍》、《玉泉山》以及脍炙人口的《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等传统好戏。上海京剧院全梁上霸,尚长荣、史依弘、陈少云、王珮瑜、奚中路、金喜全等名角都将同台竞技,堪称多年来上海京剧院传统戏演出中难得一见的豪华阵容,并特别邀请连派评书连阔如先生的唯一传人连丽如赴沪与上海京剧院同台。